“成都世运会:科技力量助燃竞技激情——“空中F1”激发低空无限潜能”
2025-09-19
成都世运会无人机竞速:科技加速,竞技火花四溅——“空中F1”点燃低空领域激情
在成都世运会众多精彩项目中,无人机竞速无疑是速度与激情的代名词。选手们戴着头戴式显示器,以第一视角操控时速可达160公里的无人机,在障碍重重的赛道上灵活穿梭,引擎轰鸣声在赛场上空回荡,令人热血沸腾。
这种肾上腺素飙升的竞技体验,离不开无人机技术与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
8月15日,中国选手何雨瞳在比赛中展现风采。当日,2025年成都世运会无人机竞速比赛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外田径场激情上演。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影报道
成都世运会组委会会旗执旗手郭亮,同时也是吉利科技集团沃飞长空CEO兼首席科学家、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研究员,他对无人机竞速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无人机竞速与电竞、F1赛车类似,选手们不仅要在技术装备上做好准备,还要具备高超的操作技术和抗压能力。
本届世运会,众多选手使用的是国产无人机装备。何雨瞳选手就全套使用了国产设备,她表示:“我国无人机设备生产水平已达到全球顶尖,许多国外选手都会来我国购买设备。现在,赛场上的赞助商也大多是国内厂商。”
世界空中运动联合会无人机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布鲁诺·德洛尔特别强调:“中国是无人机产业的领跑者。”
郭亮指出,无人机竞速具有不确定性,但竞赛水平间接反映了国家在无人机产业方面的基础——技术越强,赛事越精彩。
8月15日,选手操控无人机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影报道
近年来,低空经济呈爆发式增长,无人机在农业、医疗、运输、服务业等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让这项技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郭亮表示:“我国消费级无人机领域蓬勃发展,甚至在全球独领风骚,这无疑增加了大众接触无人机的机会,让更多人参与到无人机赛事中,从而提升竞技水平。”
随着“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合肥、杭州、深圳等六大城市率先试点开放600米以下的空域,为产业发展扫清障碍。成都等城市实现了低空领域“研发-制造-运营-赛事”的产业闭环,无人机竞速也从“航模圈”小众运动向大众赛事过渡。
低空空域和常态化审批通道的放开,使大型赛事可形成固定赛季和职业联盟,吸引资本与人才持续涌入。郭亮表示:“无人机运动正从爱好者文化升级为具备商业和职业体系的新经济运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完整赛事体系,包括“飞向北京 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以及世界范围内参与规模最大的无人机竞速联赛,还有更专业的全国锦标赛和世界杯分站赛。
无人机技术进步也将让赛事更精彩。郭亮举例说,未来,服务于城市空中交通的高安全等级技术可“下放”到竞技平台,做极限机动、长距穿越;产业端的大规模量产还能降低零部件成本,让顶级竞技设备“白菜化”。
无人机赛事的火热,也将反哺无人机产业乃至航空航天领域。郭亮认为,无人机竞速赛事门槛低、观赏性强,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比赛方式对青少年也有较强吸引力,更多人可能因为接触赛事而增进对航空航天科技的了解和兴趣。
参加无人机竞速比赛的中外选手普遍是青少年,如中国队的三名选手中,何雨瞳和黄悦祺18岁左右,年纪最小的李甜星只有13岁。何雨瞳五年级时,开始参加培训机构进校园的科技兴趣班,逐渐成长为无人机竞速选手。她说:“未来我不会做职业选手,但会从事相关行业,比如读航天科技类专业,或者考虑从军。”
郭亮认为,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为竞技提供了技术底座和数据富矿;竞技则为产业提供了极限测试与人才蓄水池。这种群众体育运动和科技产业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在其他体育赛事中是罕见的。
越来越燃的“空中F1”赛事,正成为一颗耀眼星辰,点亮低空经济的蔚蓝长空。